世界短讯!新片丨张冀:《长沙夜生活》里的时间有点儿“不太规矩”

2023-04-29 12:15:42 来源:影视独舌

2023年4月29日刊总第3220期

《深夜食堂》在日本火起来时,中国网友曾开帖子讨论“中国的深夜食堂是什么样?”得到最广泛认可的,便是闹哄哄的大排档。当年也沉浸在网友讨论中的张冀,冒出一个想法:中国电影应该有一个很热闹的、纵深向烟火中的、带着人情温暖的大排档。

于是今年五一档,张冀在自编自导的《长沙夜生活》中,拍摄了一个十足中国味的“丽姐大排档”场景。电影里的亲情、友情、爱情最后一刻汇聚此处,承载了他对人、家、城、国的全新思考。


(资料图片)

《长沙夜生活》由陈可辛、赵晓时监制,尹昉、张婧仪、苏岩、吴昊宸、白宇帆、周思羽、吴军、罗钢主演,张艺兴特别出演,廖凡、周冬雨、王栎鑫友情出演,是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编剧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得主张冀的导演处女作。

影片故事发生在长沙的一个奇妙夜晚里:夜猫子景为为(尹昉 饰)邂逅了明早便要离开故乡的何西西(张婧仪 饰);脱口秀演员何岸(张艺兴 饰)发现自己的父亲(罗钢 饰)出现在观众席中;网红大排档老板娘丽姐(苏岩 饰)决定让爱徒旭哥(吴昊宸 饰)明日接手店面的经营;来自西北的陈清智(白宇帆 饰)和来自东北的梁宝琦(周思羽 饰),守护着长沙的地标——摩天轮……

近日,影视独舌对话了张冀导演。他不仅分享了本片创作背后的故事和经验,还对影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不太规矩”的叙事时空中,他用家庭去构造城市的夜晚,再用城市的夜晚去观照家庭。

以下是张冀的讲述。

电影从问“为什么”开始

2020年一次去长沙,夜里两点钟,我站在解放西路,看到人潮汹涌,看到年轻人走在街上,突然想:为什么他们是用这样的方式去生活?我很好奇,就想问为什么。电影,就是要从问“为什么”开始。

随后,我们就做了两三个月的调研,发现把长沙作为一个叙事主体,符合我一贯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再加上我本身就是湖南人,对湖南的情感,让我很有兴趣展现一个新的视角下的长沙。

剧本创作需要从宏观去观照、从微观去入手,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宏观观照依赖于经验和思考,需通过一部部作品去积累。微观入手就是编剧们最喜欢的调研。

筹备《长沙夜生活》时,我把学生分到4个生活现场去调研。调研时不要带着主观判断,先作吸收,多作观察。

有些素材并不是别人给到的,而是观察到的。比如片中丽姐的腰伤,就是观察了大量做夜宵大排档的老板后,发现他们经常去扶腰,都是因为常年站着做饭导致了腰不好。还有片中的代际矛盾,也是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公务员家庭里的代际冲突真的很严重。

虽然《长沙夜生活》不是改编自真人真事,但每个角色都是由调研中的四五个原型人物捏合而成。这是现实主义惯常的创作方式,你不可以生造一个角色。其实,之前写真人改编,也不能只看原型人物的资料。只有多看同领域其他人的资料,才能掌握这个领域的文化和生态。

从《中国合伙人》开始,我的创作就不是单一人物和单一线性的。后来《亲爱的》和《夺冠》更是如此。我的叙事从来不是那么规矩,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总是很大。《长沙夜生活》延续了这一点。

人物、时间、空间复杂一点,更符合现代电影的潮流。学习好莱坞的类型片创作,容易在叙事上变得保守。我们国产电影不一定非要玩轮回叙事、非线性叙事等花活,但叙事中的时间可以是微妙的,是一种你对世界的体验。电影里的时间并不是追求的目标,而是要为故事和主题服务。

《长沙夜生活》里有四组人物、四条故事线,但它不是拼盘电影。虽然在大纲阶段四组人物的局部成型有先后,但剧本的写作是一气呵成的。

也可以说,《长沙夜生活》的主角就是长沙这座城市。创作的起点、落点、支点都是长沙。我更关注的,是怎么通过长沙,让不同城市的观众能理解他们的城市、他们的故乡、他们的回忆。

用家庭破解地域局限

《长沙夜生活》不是地域电影,更不是城市宣传片。它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中国人的夜晚、中国人的表达、中国人的心态。

在类型定位上,《长沙夜生活》是基于家庭情感的剧情片。写的就是长沙一家人——父辈的丽姐、何岸父亲,儿女辈的何岸、何西西。只不过用了更开阔的写法,从书店、大排档、脱口秀剧场、摩天轮这4个不同的城市空间来讲述一家人的故事。

这种开阔写法让本片比传统的家庭故事要大,也更符合现代都市的特质,更适合观众去欣赏玩味。如果只写城市中毫无关系的几组人,就缺乏了对中国式情感的提炼。中国人对家的体验既传统又丰厚,电影一旦聚焦于“家”,观众天生就有代入感。

片中这个家,在登场时其实已破碎成两个原生家庭。何岸和何西西是同父异母的兄妹。观众看到的,是破碎为两个的家庭最终整合在一起的和解之路。从误解到和解,从破碎到整合,是所有观众都能看懂的。把家庭故事讲真切了,“城”和“家”之间就有一层从内到外的互相照应,也就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性。

方言也好、地标也好、美食也好,都是为构筑人物和情感服务的。描写好人物、升华好情感,观众在观影中获得美好的体验后,自然就知道这座城市意味着什么。

大排档里客人们呈现的众生相,是我们着力打造的。我几年前看了网上关于“中国的深夜食堂是什么样”的帖子,很认同网友说的“闹哄哄的大排档”。我拍这段丽姐大排档的戏,就是要拍出一个地方,大家带着故事来、带着疲惫来,然后带着温暖走。20年间,不断地有人将自己的故事留在这里。

其实我们设计和拍摄的顾客更多,成片里剪掉了一半。还拍了一桌为偶像“哥哥”打CALL的粉丝,拍了一桌普通的广电人,拍了一个丽姐从小看着长大的邻居小孩带着女朋友来吃饭等等。后来基于与主题的贴合度进行了删减,现在的版本更为流畅。

演员与角色共振

说到大排档就说到了丽姐。这个人物的塑造,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白描写法。不用360°无死角地把她所有的事都演出来,从她的细微动作和只言片语中,观众便能看到这个人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

中国的哲学和艺术都喜欢留白,丽姐就是留白。观众能从留白中体会到她20年行走江湖的不易。那些开了10年20年大排档的老板们,见过太多曲终人散,有一种惯看秋月春风的从容。

丽姐就是这样的,她有生活智慧、有江湖气。她不轻易发表看法,但话说出口就很准;她不轻易流露感情,但内心对谁都永远是真挚的。她渴望的不是儿子回来接班,而是儿子回到身边。她最记挂的,还是家。

相对而言,景为为和何西西两个人物就需要更多的对话。这两人的对话要有信息量,要有人物性格,还要有推进人物关系的作用、揭秘的作用。

我对张婧仪的要求,不仅要演出青春和爱情,更要尝试去演出人生。一开始在书店的戏,她演出了何西西的攻击性。到了岳麓书院,一些摇头说话、侧肩膀的小动作,体现出她已经放松下来。到景为为终于讲出自己故事的时候,她把听到后的反应,演得非常真实。

景为为和何西西一直对话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沉默。真正的沟通不需要语言,只要真诚就可以。当两人建立起相互间的信任,那么不用讲话也能彼此沟通。对话写到那个阶段,他们俩一定会沉默。在沉默中,女孩试探性地向男孩发出邀约,男孩躲避了她的目光。张婧仪和尹昉的表演,重点就在于要准确地传递这份邀约和躲避。

所以说,这场沉默游戏表面上看只是好玩,实际上是他俩真正走进对方的决定性一步。这不仅是节奏上的变化,更是让人物的心理结构得以完整。

片中张艺兴说的那两段脱口秀的词,主体上都是我自己写的,写完后才找专业的脱口秀编剧做了些技术上的调整。因为我最懂这个人物,所以我得挑战这些难点。

那些做电影解说短视频的博主,可能做一年后也能写出简单的故事来,但人物塑造不是搭好框架后,加一点这个加一点那个。

张艺兴本人学过南派相声,我就根据他的经历对何岸进行了小调整。当我们找到演员和角色间的共振,就能实现完美契合。我和张艺兴进行过好几次沟通,每次都很有效。他一开始对角色的某些设定还存有疑惑,随着我们深入交流,把各自的观点和理解都摆开来交流,慢慢就有了信任和默契。

之前与陈可辛导演合作,陈导都要求我跟组。因此,拍《长沙夜生活》之前,我便有很多与演员交流的经验。我发现演员前期对角色略有抗拒是好事。前期通过交流建立信任,后边拍摄就会比较顺。前期太顺,实际上反而容易在后边出问题。

张艺兴把人物吃透后,在拍摄时的表演状态就非常好。他的所有戏份,包括脱口秀那场,几乎都是一气呵成。主镜的第一场他就已经演得非常到位了。

陈可辛监制在剧本开发和后期剪辑时给了我很多建议和指导。拍摄期间,则是赵晓时监制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因为他本身便是拿过金鸡奖“最佳摄影”的优秀摄影师嘛。

张艺兴演的何岸和片中其他脱口秀演员最大的区别,在于他是全职。于是,他去脱口秀剧场的路,有一种“去上班”的状态。一般电影可能觉得“上班”这个状态不重要,但我拍的是生活,我想呈现的是真实。

何岸摆脱掉前女友的纠缠,孤独地穿过热闹的人群,奔向那个舞台,呈现了一种很有趣的人与空间的关系。这个“去上班”的镜头越长,何岸就越孤独。观众越能预感到他今晚演出注定会失败。

于是,我在剧本中就注明:“接下来是一段极长的镜头”。和赵老师讨论这场戏时,他很嗨,我们的摄影也很嗨。后来我们不仅在文和友店内实景拍摄了这个长镜头,还给何岸特意使用了较多的背拍镜头,让观众能更深入地体会他的孤独和决绝。

写《长沙夜生活》的剧本时,我并没有想过当导演,后来才发现只有自己执导才最为合适。我一直有个念想,就是拍岳麓书院。本片也是岳麓书院第一次向影视摄制组开放,让我特别荣幸地圆了梦。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到了夜晚总免不了感到孤独,但嗦完一碗粉、吃完一碗面,明天都会继续向前走。希望观众们在看《长沙夜生活》时,能捕捉到生活写法的细节涌现,站在家庭情感上品味这个夜晚。生活,只有走下去才知道。

【文/满囤儿】

标签: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