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始:社会学的民俗学》|每日一书 全球热资讯
(相关资料图)
《终始:社会学的民俗学》, 作者:岳永逸,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4月(海报设计:刘晓斐)
推荐理由:
一本讲民俗学的书?它是讲那些民间故事吗?还是哪个地方的奇风异俗?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很可能会让人感到失望。在这本《终始》中,岳永逸讲述了一个民俗学派的历史,已经消逝在时代烟尘之中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进行民俗学社会学化研究与实践的历史。 杨堃、黄石、陈封雄、陈永龄、李慰祖、孙咸方……这些名字,和他们在八十年前那个强敌凭陵的艰难岁月中完成的民俗学研究调查论文,如今早已在架上承尘已久。岳永逸则将他们从遗忘的深渊中打捞出来,由此发现了中国民俗学的另一条“法脉”。黄石对民俗社会学提出的四分法“风俗礼制”,使中国民俗学在理论上具有了鲜明的本土特色,而这位费孝通口中奇奇怪怪的很有“义气”的“怪物”,却消失在了历史中,不知所终。
民俗学的历史,既是民俗学者的历史,更是民俗学研究对象——社会文化的历史。它不是术语的堆砌,而是人类创造的社会文化的总和。社会文化犹如一面纵横之网,社会的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的言与行、哀与乐、生与死,无不活泼泼地贯穿于这张纵横之网的每一条丝线中,无论牵起哪一条线,都会牵制全局,震动整体。这种社会学的民俗学的视野,让地图上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村落小点,都可以扩展成为一个拥有无限时空生命意义的宇宙。
我们可以看到,北平郊区一户村民房屋中的桌椅板凳的安排摆放,不仅在空间安排与使用上具有实用性,同样也蕴含着一种生活的态度。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关系,赋予了房舍以“生命”,不仅有身躯,还有意识,动态的时间在静态的空间中流动,旧传统与新观念在这里碰撞,整个华北乃至中国社会文化,便被容纳于这一座最寻常不过的房舍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乡间小庙的信众们,是怎样靠着口耳相传的讲述与身体力行的组织,构建出一个丰富多元的意义的宇宙。
如此微渺的小人物,在这些民俗学者深入、细致而不乏温情的“热描”中,成为了大写的“人”。正是在这一批民俗学者胼手胝足的努力下,中国的民俗学才足以成就为根植于中国这片土地之中的民俗学。这或许看似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历史,但也是对中国最亲近、也最寻常的老百姓的重新发现的历史,犹如在历史的河床上流淌的生命之河,无始亦无终。
撰文/罗东
编辑/张婷
校对/薛京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