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碳”成金 碳金融助力经济绿色转型|天天日报

2023-06-17 02:29:55 来源:中国经营网

2020年9月我国首次明确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双碳”战略发展。在此政策指引下,我国经济向“净零排放”全面转型的基调已经形成。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正式开市,作为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碳市场对于国家利用市场机制调控经济结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碳金融”作为活跃碳市场的重要产品,其发展的活性对于碳市场的健康运营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碳金融的定义

碳金融是指以碳排放权作为标的物,通过碳市场实现碳排放权的购买和出售,从而实现碳排放控制的直接或衍生金融活动。从产品谱系上看,碳金融产品主要分为交易工具、融资工具和支持工具三大类。

其中,交易工具主要包括碳期货、碳期权、碳远期、碳掉期、碳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主要包括碳质押、碳回购和碳托管等;支持工具主要包括碳指数和碳保险等。

2021年7月,中国投资协会在其发布的《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的投资机遇》中提到:未来30年,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在能源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规模将会达到100万亿元,其中以新技术新能源为代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并会撬动70万亿元的绿色基础设施投资。

碳金融几乎覆盖了碳排放权的各种交易方式,在未来将有着巨大的发挥作用空间。能否打好碳金融这张“功能牌”,对于我国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来逐步落实经济体系的绿色转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碳金融对于绿色转型的影响

碳金融可以助力经济绿色转型的资金配置。为实现减排环保的目的,碳市场通过设立碳排放权的方式将“碳排放”这一抽象概念资产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减排问题具体化。“双碳”目标的战略部署预示着未来我国碳减排市场将具有巨大的投资空间,而作为实现碳减排重要金融工具之一的碳金融产品会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入低碳领域,从而帮助我国整体经济市场在绿色转型期间可以实现更有价值的资金配置。

碳金融可以助力经济绿色转型的风险管理。“风险规避”本身就是金融的重要作用之一,而将金融与碳排放相结合则可以增强碳金融相关产业的风险管理韧性。此外,碳保险以及部分碳金融衍生产品除了帮助市场参与者弥补风险损失外,还可以通过引入资金供给方、增加市场参与者被关注度等方式降低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并增强对参与者的监督管理,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碳金融可以助力经济绿色转型的市场定价。碳金融可以为碳市场引入众多金融机构及外部市场的其他机构投资者。相比于碳市场,金融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具有相对完备的交易规则和监督机制,因此金融机构参与者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碳市场的交易行为进行规范,这也就会使得碳金融产品可以在买方卖方的市场化均衡博弈中及时确定自己的价格。而由于低碳领域的其他相关投资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没能形成明确的价格体系,因此众多碳金融产品的出现在激活碳市场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低碳经济转型领域的其他相关投资主动发现价格。

我国碳金融助力绿色转型经济范式变革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是在2017年才开始试点,相关碳金融产品的设立也处于尝试阶段,其在助力经济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不足:

碳金融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金融领域还没有具体针对碳金融的细则文件出台,这与碳金融市场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市场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后果就是:我国各地区对于碳市场的准入门槛高低不一,市场参与者的资历和素质良莠不齐,部分金融系统并没有建立起完全适应碳金融的融资结构,碳金融产品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规则也不尽相同、参差不齐,参与者的市场主体行为也无法被有效约束。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尽管相继出台了碳金融的支持政策,但是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对于碳金融的潜在价值、发展机遇、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以及交易规则都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综合性的配套扶持政策及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部分参与者在投资低碳项目后短期所获得的收益难以维持资金链的正常运营,同时政府的成本补偿也没能及时到位,这就使得部分碳金融产品不但没能起到杠杆作用,相反还造成了部分企业的破产倒闭。

碳金融产品的支持力度和创新程度不够。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产品,无论是对于金融机构还是实体企业而言,其所带来的盈利能力仍然有待评估,因此许多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对于碳金融产品的尝试都是“点到为止”。例如,尽管众多大型商业银行都打出了“绿色信贷”或“低碳基金”的招牌,但其所投入资金规模在其总资金规模中只占较小比重;其对于二级市场建设以及碳金融衍生金融产品的投资力度更是明显不够。此外,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碳金融产品主要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初级信贷为主,保险公司、担保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并没有积极参与到碳金融产品的建设中,民营资本的参与程度更是十分有限。这也就使得我国碳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较为单一,缺乏更为活跃的保险、基金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从而制约了碳金融在经济绿色转型中的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效率,其作为金融工具本身的杠杆作用也大打折扣。

缺乏碳金融专业人才。碳金融是一个交叉领域,其中“降碳”是目的,“金融”是手段,要想利用好“金融”来实现“降碳”的目的,就需要一批同时掌握金融手段并且对环境保护知识有着充分了解的人才参与到碳市场的建设中。而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碳金融学科,碳金融行业人才缺口较大,现有的从业人员大都是转型而来,专业技能普遍不强,从而制约了我国碳金融产业的纵向发展。

对我国碳金融助力经济绿色转型的建议

针对碳金融助力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作用及我国目前在碳金融领域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构建针对碳金融产品的统一管理制度和交易规则。我国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于碳市场的管理,以法制化为前提,来保障碳金融产品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国家应制定统一的碳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并在产品创新、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和违规处罚等多方面给出明确的市场运行细则。

加大对碳金融产品发展的支持力度。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在制度上应该加大对于碳金融工具的扶持政策,如:设立转型碳发展基金、提供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补贴,以及将碳金融发展纳入机构评价体系等,积极为碳金融产品的投入市场和创新发展开通绿色通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除银行外的金融机构,特别是民营资本的介入,充分发挥保险、证券、基金以及信贷公司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碳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此外,金融机构在进一步加大传统绿色信贷投入力度,努力支持实体企业进行绿色投资、发展绿色技术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发展碳债券、碳保险和碳基金等活跃性更高的基础金融产品以及碳期权、碳期货等碳金融衍生工具,在拓展碳金融市场交易范围的同时,也可以在碳市场中更充分地发挥出金融产品套期保值和风险规避的重要作用。

加强碳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在高等教育阶段设立专门的环境与金融交叉学科来为碳金融领域输送专门人才。可以考虑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从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的方向对人才进行培养。此外,还应该针对碳金融设立专门的门槛考试,从而帮助碳交易市场进行人才筛选,保证相关从业人员在正式从业之前都进行了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技能的培训,为构建一个成熟的碳金融市场、更充分助力绿色转型的经济范式变革准备条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该文章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新”才青年学术基金项目“金融在碳中和中的支持作用”的阶段性成果。)

标签:

最新内容